< <
万年历 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新闻 >> 临海新闻
字号:    [打印]

临海小镇培育古建筑新工匠

老行当迎来年轻人

作者:金晨 梁蕙薇  来源:浙江日报  时间:2024年03月22日

  日前,走进临海市汇溪镇古建共富工坊内的装配式基地,工人们正操作着砂光机、滚圆木机等设备,轩椽、栏杆、桁条等木构件源源不断地从产线下线。

  “基地定制的木构件,我们再运输到古建筑工地进行组装,比向外采购成本更低,比现场制作效率更高!”入驻基地的临海古建公司副总经理黄米秀告诉记者,汇溪镇是中国古建筑工匠之乡,陆续有3000余名从业者“走出去”修复了尼泊尔中华寺等全球各地古建筑,创造了近10亿元的年产值。去年,镇里搭建起基地,标志着汇溪古建产业“回归”,进军上游产业链。

  因古建筑产业市场需求庞大,基地投用后订单源源不断,用人需求增加,加之古建工人老龄化加剧,技艺繁琐的古建筑行业呈现人才缺口。为破解发展困局,汇溪镇积极探索“技能创富”新路径,推动古建共富工坊转型,内设古建技艺学堂,一站式培养、输送古建技能“后浪”,培育高素养劳动者队伍。

  近日,古建技艺学堂上,资深工匠朱达峰在现场传授木工技艺。经过理论课、实操课的学习,村民金磊顺利通过考试,拿到了结业证书,入职装配式基地。

  将农民培养成古建筑工,只是工坊育人的第一步。“古建用工报酬十分可观,基地的工作较为基础,更好上手,已帮助3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达10万余元。”黄米秀说,“如果去古建工地当学徒,在瓦工、木工各个行当完成技能进阶,成为能工巧匠,日均收入可达500至800元,做到项目经理年薪达20万元。”

  古建筑来自不同时期,要想修旧如旧,还需具备系统的古建筑文化知识。为破解产学脱节之困,建设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临海市政府联合台州学院、临海市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大树文物与历史建筑学院”,与临海海商职业技术学校开办古建筑专业班……截至目前,该市共与6所院校、10家企业签订了《“人才赋能产业带富”古建筑行业产教融合联盟协议书》,构建起“理论+实操+就业”全周期技能人才培育体系。

  95后黄正强从古建技艺学堂毕业后,经过6年历练,组建了小团队,参与修复杭州法喜寺等10余处古建筑;85后古建项目经理黄明利用3D打印技术机刻牛腿和雀替,提升了生产效率。

  为优化技能生态体系,该镇还积极链接行业资源,举办国匠论坛、古建文化体验节等系列活动。如今,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等8家高校的古建实训基地以及浙江省村镇建设与发展研究会传统建筑工匠培训基地也已落地汇溪。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